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风声起坊口相遇(1 / 2)





  从宫里回来后,赵传庆就把弟弟送到官学里去了。

  晋国公是手握重兵的一方霸主,他的孩子们自然可以享受到天下最好的教育资源。赵传炜的同学,里面有皇子、宗亲、勋贵和顶级清流,他的到来,让许多人开始蠢蠢欲动。

  圣上的几个皇子渐渐长大了,后妃家族们避免不了开始争权夺势。时隔十几年,历史再次重演。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赵家是李太后船上的中坚力量。这一次,赵家只想站干岸。

  用晋国公赵世简的话来说,你们爱谁谁,老子为了这个皇位折了爱女,这回你们就是把头打破,老子也不参与。惹急了,老子辞官,这爵位也不要了。

  当年先帝在位时,庞皇后和平贵妃相争,李贤妃后来崛起。时任东南军元帅的晋国公被平家一个蠢妇人害了唯一的女儿,从此,赵家人对皇位避如蛇蝎。

  赵家前面两个儿子早就成人,一个在京中做世子爷,一个随着国公爷在军中任职。多少年了,赵家在学堂里都没有适婚子弟。如今忽然来了个嫡出幼子,再一打听,呀,三公子还没说亲,要是能把自家女儿嫁给他,有了晋国公这条粗大腿,争皇位的胜算大了一半都不止。

  晋国公后面还连着御林军副统帅丁家,还有许多底层官员,这股子力量,哪个后妃不眼馋。连严皇后也一直想通过亲姐姐来拉拢晋国公。

  严皇后的亲姐姐是晋国公夫人的娘家亲嫂子,但晋国公夫人只和娘家承恩公府李家来往,对承恩侯府严家一直是淡淡的。

  景仁帝聪慧,晋国公的好友益州知府谢大人的堂侄女入了宫,另外一个好友兵部张侍郎家的女儿也入了宫,晋国公夫人的嫂子又和严家有关系,各方都连着亲,他只能谁也不帮。

  赵传炜还没进京,一张网就织开了,准备把他网回去做东床快婿。

  他回来之前,晋国公叮嘱他,“张家子弟文才好,可交;丁家是通家之好,与为父有过命之交,需敬重,可亲近;谢家也是至交,可交,莫牵扯谢侯府就行;舅父家要常去,替你阿娘尽孝。”

  赵传炜回来后就去各家拜访过了,不偏不倚。

  张侍郎见到他,感觉时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他在兵部做个小主事,晋国公是个八品小官,整天拿着文章来请教他。

  张侍郎当场考较了赵传炜的功课,忍不住摸了摸胡须,“真有乃父之风!”

  丁大人见到赵传炜,直接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以后常来,丁大爷这里,和你自己家是一样的。”

  等他到了学堂后,和张大人长孙张文若、丁大人次孙丁远以及二舅李承业的长孙李攸交好,又有亲侄子赵云阳一起在学堂,回家后和侄儿侄女们一起玩耍,日子充实的很。

  唯一让他放不下的,是一直藏在他衣襟中的金钥匙。

  日子一晃到了端午节。

  杨太傅一大早上朝去了,今儿学堂放假,杨家兄弟都在家中。宝娘和杨默娘等人一起去了正院,按规矩请安之后,一行人又去了陈氏院子里。

  宝娘这些日子和莫氏一直保持着表面上的礼貌关系,莫氏从不主动找她,宝娘定期请安,二人相安无事。

  一行人到了陈氏院子里,请安过后,陈氏把她们都打发走了。

  今儿过节,宝娘又想出去了。她无比喜欢外头那些街头小巷,红墙黛瓦,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流和小商小贩。

  宝娘问刘嬷嬷,“嬷嬷,今儿过节,我能出去走走吗?”

  刘嬷嬷看了看她,“二娘子要是想去,好生戴上围帽。要不要带上三娘子和四娘子?”

  宝娘摇头,“就说嘉和找我,刘嬷嬷,您让人去告诉阿奶一声。”

  做好决定之后,宝娘就带着喜鹊、刘嬷嬷一起出了栖月阁,到了外院后,把那两个侍卫也带上了。

  她沿着街道慢慢地走,这里是内城,太傅府原是一家被夺爵的侯府,这条街叫裕泰街,杨府占了近一半。

  出了裕泰街,人渐渐多了起来,两边的房子一家挨着一家,人流攒动。宝娘感觉像是在拍电影一样,新鲜的很。走着走着,到了裕仁坊,这里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宝娘一路被两边的店铺吸引,中途买了一些小玩意。到坊口不远的地方,有个中年汉子背着竹竿卖糖葫芦。

  宝娘欣喜地跑了过去,小贩连忙努力推荐,“小娘子,这山楂的不错,今儿早上才做的,糖裹得足,上头还撒了芝麻,又香又甜。”

  宝娘挑挑拣拣,忽然听见一声温和的声音,“二娘子买糖葫芦?”

  宝娘一扭头,发现赵传炜带着一群侄子们围了过来。

  宝娘行了个礼,“三公子好。”

  赵传炜还礼,赵家一群侄子们也跟着抱拳。

  宝娘有些尴尬,她就是想尝一尝这古代的糖葫芦,还被发现了。

  赵传炜双手背在后面,笑着对宝娘说道,“二娘子只管挑,我请客。”

  宝娘摇头,“我就是看看,不耽误三公子了。”

  说完,她就要走。

  赵传炜连忙叫住她,“二娘子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