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九章(1 / 2)





  洪武二十三年,洪武帝朱元璋命晋王朱剛和燕王朱棣分兵两路,率军北伐。燕王朱棣派遣崔淼探查元军消息,崔淼花费十个日夜,终于在迤都找到元军驻地。燕王收到崔淼探报,命令大军整装待发,一日后开拔前往迤都。

  谁知天公不作美,夜间竟下起大雪,燕王召集众将在中军大帐商议行军事宜。

  燕王扫视众人,直接问道:“大雪突至,必定影响行军,众将有何见解?”

  傅友德躬身说道:“大帅,风雪阻路,大军行军艰难,末将建议待风雪过后,再做打算。”

  燕王沉吟了一会儿,看向沈清问道:“詹林,你以为如何?”

  沈清躬身说道:“大帅,风雪天气虽行军艰险,却也是良机。”

  燕王的眼睛一亮,笑着说道:“哦?是何良机?”

  沈清答道:“回大帅,这般天气元军定会如傅将军所想,若我们乘风雪而至,实施突袭,定会出乎元军意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詹林所言正合我意!传我军令,即刻行军!”

  燕王一声令下,众人纷纷拔营,冒着风雪艰难前行。寒风刺骨,轻飘飘的雪花此时就像坚硬的石头一般,打在脸上生疼,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雪地里,比走在平地累上数倍,可他们不敢停,生怕下一刻身上的汗被冻住,身体失了温性命难保。

  北方的军士习惯了这样的天气,感觉还好,可南方的军士却非常难熬,很多人得了风寒,一旦下令扎营,定会有姜汤辛辣的味道在空气中飘荡。冰天雪地,药材有限,得风寒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出现了死亡。为了安抚军心,燕王亲自探望,再加上风雪骤停,原本低迷的士气慢慢恢复,大军有惊无险的与三月三十日到达迤都附近。与元军仅隔一块沙洲,竟未被发觉。

  大军驻扎,燕王召集众将中军大帐议事。

  “诸位将军,大军已至,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心里明白,其实燕王早有成算,就看谁能猜到他心里去。这里除了燕王,就属傅友德威望最高,见无人接话,躬身说道:“王爷,末将认为,大军压境,直捣黄龙!”

  朱棣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道衍,问道:“和尚以为如何?”

  道衍双手合十,答道:“阿弥陀佛,贫僧以为,我军人困马乏,而敌军却神采奕奕,强攻虽能取胜,却也多有损伤,智取才为上策!”

  燕王嘴角上扬,笑着问道:“那该如何智取?”

  道衍答道:“王爷,观童是良将,堪大用!”

  燕王大笑,说道:“和尚狡猾!”

  道衍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王爷谬赞!”

  观童与乃儿不花是老相识,于是燕王就动了劝降的心思。这样也可为大军争取休整的时间,到时即便不能劝降,也可直捣黄龙。

  观童受命前往元军驻地,与乃儿不花相见,两人不禁相拥而泣,还未来得及把酒言欢,便听到手下急报,明军突然而至,将他们团团围住。乃儿不花仓促应战,结果兵败如山倒,眼看大事不妙,乃儿不花便想乘马逃走。

  一直盯着他的观童怎能让他离开,冲上去拦住乃儿不花,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只要他答应投降,自己保证他安然无恙。乃儿不花犹豫半晌,无奈之下与观童一起到明军营帐中请降。

  燕王设酒款待,两碗酒下肚,燕王和乃儿不花称兄道弟,一同畅想受降后的美好生活,两名大汉勾肩搭背,说到伤心处更是抱头痛哭,那画面简直--太美,让人不敢直视。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他的全部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

  六月,大军班师回朝,燕王所属并未回京,直接回了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