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2 / 2)


  心情沮丧的阮清秋干活也不起劲了,慢腾腾磨洋工磨到下工时间,与阮芳芳一道回去。

  ——

  像双抢这样的农忙时节,为了抢收保证体力,许多人家都是一日三餐,阮家也不例外。

  今天中午主食是杂粮粥,菜有醋溜土豆丝和应季蔬菜汤,搭配爽口下饭的咸菜,这是女人孩子们桌上的午饭标配。

  男人们那桌土豆丝里有肉沫,蔬菜汤里有蛋花,主食除了杂粮粥还有一块粗粮饼。

  没人对这种分配有任何异议,因为男人是主要劳动力。

  众人唏哩呼噜地喝粥吃菜,阮清秋瞥了一眼阮甜甜和姜美丽的碗,与她的一样。

  母女俩气色明显比桌上其他人健康红润,不过女主家私下开小灶也不是什么秘密。

  阮家只有丁家珍明面上对此有意见,但人家用的是自个儿私房钱,她有意见也没卵用,只恨占不到便宜罢了。

  阮清秋摸着肚子,才五分饱,她举手向阮来福提了个合情合理的建议:“阿爷,我想吃和大伯他们一样的饭,吃不饱我干不动活儿。”

  众人面面相觑,赖英子放下碗筷叉腰骂了起来:“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能吃多少?吃这么好也不怕折寿,好吃懒做的懒货,想得倒美,老娘告诉你,门缝都没有!”

  “大伯母都没和阿爷他们吃一样的,四丫你凭啥有脸提这种要求?不知天高地厚,脸皮真厚!”

  阮清秋掏掏耳朵,瞥了一眼愤怒轻蔑的阮秀秀,心道不愧是和女主一个鼻孔出气的忠实狗腿,作为阮甜甜最强有力的发声筒,怼起她这个恶毒女配不遗余力。

  丁家珍罕见的没说话,脸上挂着幸灾乐祸四个大字,只差笑出声了,李梅菊姜美丽这两个妯娌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具是惊诧不已,阮芳芳则带着些许担忧。

  阮甜甜眼中闪过一丝不喜,心想这作精堂妹又要搞什么幺蛾子,整天不安生,叫人好心烦。

  “要发狗疯给我滚出去!阮家的规矩向来如此,谁家不是这样?”阮小壮冷着脸怒斥。

  阮清秋浅笑,嗓音温软:“说起挣工分,在座的各位都是垃……谁有我挣的多?何况你和丁家珍加一起都没我多,你都可以多吃,我不行?到底谁脸皮厚,到底谁懒?如果我这算懒货……”

  怼人的话,阮清秋有一箩筐,她似笑非笑扫了一圈,到底还得在阮家生活,便没继续往下说令人难堪的话。

  众人或尴尬或羞恼,有人躁红了脸,有人气黑了脸。

  “那我不管,你大伯母还是村妇女主任,不也吃一样的?在阮家,规矩就是这样,你是阮家人就得遵守!”

  姜还是老的辣,赖英子沉着脸说完,便挥手赶众人,“等会儿还要上工,吃完了都回屋休息去。”

  阮来福没吭声,显然默认了老妻的话。

  有位先生曾说:你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你若提出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

  她就没指望习惯压榨原主的老两口会同意,在他们眼里,女娃子是替别人家养的,出嫁前必须物尽其用。

  当然,这一准则,对阮甜甜不适用,就是偏心,怎样?

  反正你有张良计,我也有过墙梯。

  作者有话要说:秋秋:其实我可以一拳轰烂这一屋子人,但我妈说做人要讲尊法守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许暴力解决问题,微笑.jpg

  作者:我闺女真乖,么么哒~

  第7章 进山捉龙虾

  阮秀秀欢快地吐槽道:“挣的工分比我们多,有啥了不起啊,还不是得听阿奶的!”

  闻言,阮甜甜眼中几不可查地闪过一丝轻蔑,还是那个怕奶奶的怂包,还以为她要刚到底呢。

  西厢房,丁家珍拉着丈夫嗤笑:“竟然想从你妈那占便宜,好笑不好笑。”

  阮小壮脸色难看得紧,他偷懒躲闲,一天赚的工分还没闺女一半多,但他觉得自己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

  那不孝女居然当众挖苦他,气死他了!

  想到这,他冷声对妻子说:“彩礼收了是吧,开春就把那不孝丫头送到罗老太那,看了心烦。”

  “干啥等开春了才送去?等秋收结束,入冬前就让她走,冬季不用干活,留她在家白吃几个月?”丁家珍眉开眼笑 ,算盘打得贼精,“不过,你跟妈说这事没?”

  阮小壮一想也对,便同意了,“妈那边我会搞定,你不用管。”

  ——

  夏日悠长,耳边传来刺耳的蝉鸣声,看着阮甜甜午睡的东厢房,阮清秋不由地出了神。

  她记得书里说,阮甜甜上辈子错付良人,丈夫不疼爱,儿女不孝顺,婆婆难伺候,闺蜜背叛她,哥哥们死的死,坐牢的坐牢,父母也早早过世。

  重生后的她,不仅觅得良人,儿女们也聪慧孝顺,还躲过了闺蜜的背叛,帮助哥哥跳过了火坑,父母也长命百岁,一辈子顺风顺水,幸福安康。

  阮甜甜的人生剧本,从苦情剧逆风翻盘成人生赢家,父母宠女狂魔,哥哥们护妹狂魔,丈夫宠妻狂魔。

  各路反派炮灰不用她出手,就被主角团其他人解决了,而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少将夫人,首富亲妹,天才妈咪。

  总之,读者们看的那叫一个欲罢不能,那叫一个苏爽不已。

  也许是年纪大了,阮清秋更喜欢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收获人生果实的故事,让人看完生出一种自己努力,也能实现美好人生的期待。

  她认为,幸福和安全感是来源于富足的内心和强大的人格,而不是他人给予的荣宠;爱情则是与爱人携手共同走过风风雨雨,不是你为我遮风挡雨,而是你为我遮风,我为你挡雨。

  它应该像舒婷的《致橡树》所说那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