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二章巧使玉兰吐身世





  他不敢分心,重任在身,哪敢懈怠。危险时刻都在,哪敢放松。各种情况迫使他既没时间去想,也不敢去想,更不能被儿女情长而耽误了大事。

  如今大事基本完毕,时刻绷紧的神经才终于有所放松。此时,又不免想起了自己的爱妻,又不免想起,这离别又有一个多月了,此时他才知道,时间这么快地过去了。

  车子慢慢地前行。这才是晚上八点来钟的时间,并非很晚。街上还有很多人在商铺里转悠,有的在街上闲逛,三三两两,慢慢吞吞。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种悠然,松散的状态,并无匆忙与急促的情景。

  大家并不是特别的疲倦,个个都往外看着嘉义的夜景,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嘉义的夜景真的是那么好看。这也可以理解,这车上的五个人中,四人都是第一次来嘉义,自然对嘉义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不足为奇。

  车是杜志明开的,吴志豪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后面坐着的,除了陈子善以外,邻座是玉兰,再边上是吴宗宪。

  “你们觉得嘉义怎么样?”陈子善面向玉兰,又像是对大家说的一样。

  “城市还很干净的,比较悠然,生活节奏不是很快。这是给我的初步印象。当然,这是初步感觉,或许了解多了便又是另一种感觉了。”吴宗宪首先开口。他可是在大城市的人,能够对嘉义有这样的评价也还算中肯。

  “空气比较湿润,气候温暖,可以说不冷不热,也还安静,算是比较适合宜居的城市。”杜志明也说了自己的看法。在东北气候较为恶劣,天寒地冻,干燥,到秋天时,人的嘴唇都要裂着大大的口子。

  吴志豪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里靠近海边,湿气较重,绿化较好,植被很多,到处都是郁郁葱葱。”

  “什么东西好都没有用,只要这里的人好就行了。人善良,所作任何事都是合理的,都会让人感到舒适,没有陌生感。”玉兰不知道也参与他们的闲谈,而且还谈出了自己的高见,大家不由对其刮目相看了。

  陈子善觉得,现在玉兰的情绪应该是暂时稳定了,理性了,如果此时再了解一下她的过去,她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刚开始,可以从其他的事开始,就像现在的谈话一样,不要直接触碰她的痛处。

  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玉兰,可是她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也不去管大家看她是什么意思,继续说:

  “如果这里的人不好,其他一切好,又有什么用呢?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只有人,才是这个城市的主宰,他们才是决定这一切的根本。”

  听她这一说,大家还真感觉这个女人看问题能够直接看到本质,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点,一针见血。女人的直觉就是强,很能感觉到问题的实质。

  陈子善及时地插话,他是想呼应一下玉兰:“大姐说得很对啊!每一个城市,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城市的灵魂。人决定城市的一切,人好,一切都好,人不好,城市再好的设施,看着它都会生气。”

  “大姐去过哪些城市?”吴志豪问。他跟玉兰还是较熟的,玉兰路过燕子岭都许多次了,他们打交道也有许多,虽然每次都是话语不多,但多少算是熟人了。

  “我去过上海,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上海,我想远没有以前的好了,因为现在的上海已经被野兽践踏。”玉兰的话,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时期,那个大上海遭受蹂躏的时期。

  “大姐以前在上海做什么事呢?怎么后来又离开了上海?”陈子善趁机问玉兰。

  “唉!”玉兰先是沉重地叹了口气,接着似乎不情愿地说开了。

  “我男人原来在上海十九路军里担任一个营长。淞沪事件后,与日本人作战,牺牲在大上海。”玉兰语气十分平静,看来她心里不知经受过多少次的煎熬,才能有这样的平静。她接着又说:

  “临开战前,我男人让我陪着婆婆回老家去,我便陪着她老人家回到了老家。后来知道上海一战打成那个样子,男人也没了音讯,才从他一个战友那里知道,他已经牺牲。”玉兰停了停,又长长地吐了口气,继续说:

  “没办法,我只有自食其力,拉车挣钱。后来婆婆也因为知道我男人牺牲了,一下子受不了,便一病不起,后来病故了。”

  “那你们没有孩子吗?”吴志豪问。

  “先前有一个孩子,可是产下不久便夭折了。以后几年就没要孩子,再以后就是战争剥夺了我们要孩子的权力。”玉兰说。

  说完之后,玉兰心里反而舒服了不少,长期压抑在内心无人倾诉,这下子说出来心里敞亮多了,再无阴霾,一切明亮不少。

  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在这样一个战乱的时代,谁不会遇上一些撕心裂肺的伤心事?从这些不愉快的事中解脱出来,就是战胜了邪恶。

  生活还得继续,人不能钻牛角尖的。玉兰今天这一说,或许是个恰到好处的场所,又是一些恰到好处的人员,所以才痛快地说出来,自己终于也破茧而出了。

  “你也是不容易,一个英雄的家属,又是一个女人,还这样自强不息,真让我敬佩。”陈子善真心地夸赞着玉兰,这样的女性,也只有中华民族的妇女才有这样的气节。

  一路走来,陈子善也感觉到了玉兰与人的不同之处,她本质的善良,为人的大度,义气,坚毅,是一个正直的,有正义感的人。

  “你过奖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我想,丈夫在战场上牺牲的女人,岂只是我一个呢?她们也还不是跟我一样靠自己走以后的路。”玉兰也十分低调地看待自己。

  “这一切都是日本人造成的,不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我们中国老百姓就无法有好日子过。”吴志豪十分愤怒地说。

  “是啊,日本人的罪行真的是罄竹难书。我作为一个上海人,亲历过日本人的强暴,对日本人是深恶痛绝。”吴宗宪也是满腔仇恨地说。

  “是啊!我跟日本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不杀日本人,我岂能心甘。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无家可归,你们说,我不跟着你们打鬼子,还能做什么。”玉兰此时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你怎么知道我们是打鬼子的?”陈子善问。

  “我看得出来。要知道,我也是在部队呆过一段时间,对军人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几个人是军人,或者曾是军人,或者是训练有素的人,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或者什么商人。”玉兰对陈子善说。

  她这一说,让陈子善,杜志明他们更加对她刮目相看了。吴志豪倒不用说,这是她知道的,在燕子岭,不操枪弄炮,也在那儿立不住。

  再一个就是,整个燕子岭都是些年轻男丁,这些男丁从哪里来的,要不就是部队打散了,这些人便自行出路。

  陈子善他们,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一切行为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号令统一,行动统一,组织严密,而且很具正义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陈子善他们装外国人过关,到放晰蜴替人解围,哪一点不体现出智慧。

  玉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其他人都佩服她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陈子善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外表朴素,鼾声四起的农村妇女,还有如此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让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