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九十七章接应途中修工事





  洪震天收到陈子善的电报后,知道陈子善已从上海启程,不过并未按原计划走水路坐船回海安城,而是走陆路。他知道,陆路路途遥远,途中将遇许多关卡,说不定还有土匪打劫,更为难行。

  如果步行,不知要多久才能回到海安城,难以预料。从电报发的日期来看,陈子善已出发三天了,按理说,快的话走了几百公里,慢的话多少也走了百十公里。

  但是,还不知他们是否遇到意外,这种算法也不科学。希望陈子善途中还能发了电报予以禀报。

  不过,洪震天已作好接应准备。当晚,他就通知了嘉义的鲁伯,天亮以后,派出一小组人员北出,进行接应,以便能让陈子善一行能够顺利进入嘉义地区。而且特别指出,最好由江队长带领人前去。

  江队长最有外出执行任务的经验,且长期执行在外的任务,对外面的情况有所掌握,便于应对。其老练,沉着,机智的性格便于灵活处置各种突发情况,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让洪震天放心。

  鲁伯也没说二话,便立即将江队长叫来,说明情况,便反复吩咐其途中注意事项。

  并重点告知其两点:一是以接应陈子善一行回嘉义为重点,最好不要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尤其是保证其队伍中一个叫吴宗宪的人的安全。二是注意自身安全,不要暴露企图,免得节外生枝。

  江队长反复点头,表示事情已经铭记于心,能够知道此次任务的重点,定会完成任务,请鲁伯放心,请鲁伯告知洪帮主放心,他会把握方寸,完成任务。然后,江队长挑选了三个人员,吩咐他们当晚作好准备,天亮即刻出发。

  第二天,天刚亮,江队长一行便立即出发。他们四人同样是驶着一辆马车,三匹马拉着前行,一路飞快的往北奔驰。

  很快出了嘉义。嘉义向北便是杭城,但要到杭城城里,还得有一百多公百的路程。这之中都是乡村和小镇,行走比较安全,任何人路过,都不引人注意。如果陈子善他们过了杭城,便一路顺利了。

  可是江队长听一路行人说,前两日杭城遭到了轰炸,杭城城市损毁严重,居民伤亡惨重,他们都是从杭城逃难出来的。这路上逃难的人,大多都是杭城的百姓,他们只有向南逃难,要么能投奔亲朋好友家,要么就逃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

  他们又感到奇怪,人们都向南逃离,江队长他们反而还往北走。江队长一路走,一路打听杭城逃难出来的百姓,寻问轰炸是否还在继续,除了轰炸,是否有部队在组织防御或者是否已经打起仗来。

  江队长知道,日本轰炸杭城,大多原因是要向杭城发起进攻,企图占领杭城,以继续南犯,打通东南地区的交通线,为吞并整个东南沿海一线打好基础。

  日本人如果占领了杭城,那么嘉义,海安城便也在他们的直接威胁之下,离沦陷也就指日可待了。

  过往的百姓都不知道,只知道轰炸就让他们无家可归,难以承受,也无瑕打听其他事情了。既然开始轰炸,那日本人占领杭城也是早晚的事。不趁着此时早点逃离,待日本人入侵之后,恐怕想逃都成难事了。

  逃难的百姓一直朝南行走,而江队长他们却一直朝北行走,人们都有异常的目光看着他们,不明白在这样的非常时候,人们往南逃都来不及,可他们还要往危险堆里钻。

  江队长的马车向北行驶十分抢眼,可是再怎么抢眼,他也得往北走。他担心的是陈子善他们若是遇到轰炸了怎么办,他们又是否能够顺利通过杭城呢?

  更主要的是,他们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吴宗宪,他可不能出任何问题,必须平安来到海安城。

  离杭城越来越近,几乎能听到飞机的轰炸声,声声巨响在遥远的地方听到,是那样的沉闷。江队长一行四人紧张地向前,而离杭城越近,人就越来越少,或许城里的百姓都已四处逃窜了。

  偶尔能遇到一些军人,他们或许是在进行城防部署,在城市后面的几座山上,比划着什么,然后又乘车离去。

  再靠近杭城的时候,江队长一行四人被一队军人拦住去路。军人问及他们去哪里,他们说去杭城以北的余兴城,家人在那里重病,战事又起,必须接回家来静养,因此没有办法,才冒着炮火出来。

  那些士兵要求他们必须去修工事,拉送物质,做完了才可以让他们走。江队长他们推说还有事,再一个自己又不会修工事什么的,怎么能行呢!

  士兵哪里肯放,说修工事抗击敌人这是大家的事,不纯粹是他们当兵人的事。他们当兵的也是为了保护大家,现如今他们人力不够,征调民工,也是非常正当,请他们尽量配合,否则当违抗军令论处。

  还有一些群众也参与了修筑工事,他们也叫喊着,抗议着,就是没有用。他们不叫喊还好,再叫喊又不干活,就要受到处罚。士兵还告诉他们,只是一大半天的活儿,干完了就可以走。

  江队长也没有办法,见怎么说都没有用,四个人便跟随那些士兵前行,去那山上挖堑壕,挖防炮洞。

  这是杭城南边的地方,一条大路直通南北,在大路的两侧,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就在这两侧的山峦上,构筑一些工事,可以钳制这条道路,道路被封锁,任何人便无法通过此地。

  这也是唯一有险可守的地方,纵然杭城被占,也得在这里阻止敌人前进。

  两侧山峦又不便于大兵团展开,更不便于机械化部队的运动,这的确是阻止的最好地形。

  他们留下两人去修工事,另两人赶上马车去拉木头,还有一些植被。山上有许多的老百姓,在士兵的组织下修筑工事。

  江队长留在山上修筑工事,很起劲地做着,当然,这也是为抗战出力,为保国作贡献。可是他们还有自己的事儿,也很重要,而他们毕竟不军人,这也不是他们的职业。按理说,他们也是可做可不做的。但现在被强制带来了,也不得不照着去做。

  江队长他们正在修建一个指挥部的掩体,顶屋搁置着许多圆木,模竖两层,那上面便是小块石子掺和着土盖在上面,又盖上一层树枝稻草什么的,上面足足一米多厚。

  另一侧是厚厚的土层,上面露出一个瞭望口,便于观察战场情况,侧面便是一个通道,通着外面的堑壕。要上堑壕,还得登上几级台阶,整个掩蔽部基本上是在地下似的,十分坚固和荫蔽。

  那两个拉车的恃卫,拉来的是一些圆木,一些木门,还有一些稻草和树枝,还有一些石块。一趟又一趟地拉,跟着两个士兵在村庄里拉。

  似乎那里早就收好放在那里一堆,许多百姓的房子都没有了门,有的房还被拆掉。在他们看来,战事一开,这些房屋还不一定能够保存下来,反正他们也是要逃离家园,出外流浪,房屋对于他们来说,未必还有用处了。

  很快天便黑了下来,所有的民工都围在一块平地上。士兵们给他们放发着压缩饼干,傍边便是一个大桶,桶里装满了清水,他们用军用水杯装着水喝着,吃着。这一天的劳动总算完了。

  完了之后,他们还给每一位放了一条军用毛巾,以作纪念。还有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给民工说了话:

  “乡亲们,首先得谢谢大家!今天的工事能够尽快修筑好,全靠大家的齐心协力。在此,我还得向你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