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九章卢玉阳商议盟约





  刘恃成走后,卢玉阳令人叫来弟弟卢玉光来议事厅议事。

  卢玉光急忙来到议事厅见卢玉阳:“哥哥有何吩咐,这么晚了。”

  卢玉阳便把刘恃成有关盟约之事向卢玉光叙说了一遍,并说:“我看其诚心诚意,说的也很有道理,如果此事真是能够实现,我卢家寨的未来也有了定数,不是坏事。”

  “大哥有所不知,那样我们便失去了往日的自由自在,一切行为都得受盟约的约束,你真的觉得他们是为了我们好吗?”卢玉光对哥哥的话持反对意见。

  “你看这次,他们借道而行,还施了重礼,今日又来拜访,还带上粮食布匹日常用品,可谓诚意。其说的道理,也正中我下怀。日本人来了之后,我们如何立身?”

  卢玉阳极力辩解着,他不仅是为刘恃成辩解,更是为自己辩解,因为他觉得盟约之事,对卢家寨没有丝毫不利。

  “大哥此言差矣,这是他们有求于我。你不想想,洪门帮的货物,为何不走大路直奔海安城,可偏偏要走嶷山山路再绕道洪门帮呢?此次货物,非是一般物资,定是违禁之品,可能还是价值连城。给我们点借路钱,也是理所应当。”卢玉光道出了自己的理解。

  他又告诉卢玉阳,以后此事万一被政府知道,洪门帮这批货是从卢家寨走的,卢家寨岂不也背上了黑锅,得到一个坏名,不照样跟他们同罪吗?这对他们卢家寨是如何的不公平。

  卢玉阳当初并未想到这层,听弟这样一说,觉得也不无道理。但又觉得,如今战事吃紧,政府哪能管得了那么多事。

  以前都叫嚣着剿灭他们,可后来根本无暇顾及。日本人来了,政府可以迁走,他们怎么办?那时可面对的是日本人。如果没有盟约,洪门帮又岂能管他们死活呢?

  “大哥也不必过分忧虑,日本人来我们海安城,地形不熟悉,环境陌生,岂能将我们怎么办?更何况日本人也需要当地的支持与帮助的,他们更需要合作伙伴呢,南京不也有个国民政府吗?”

  卢玉光说着不免有些得意,他以为日本人入侵海安城之后,定会有求于他们帮助,否则就不能成事一样。

  卢玉阳也听出了弟弟的言外之意,那样的事情,当汉奸,做日本人的走狗,那还是中国人吗?还对得起八代祖宗吗?他立即呵斥卢玉光:

  “此等话你也说得出口,汪精卫不正被万众唾骂吗?遗臭万年之事岂是卢家寨人可为?以后万不可再言,否则别怪为兄对弟不客气。败坏卢家寨寨风,于祖训之不顾,叫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叫祖宗在天之灵如何安息。”

  卢玉光遭兄长痛斥一顿之后不再言语,默默低头,可心里十分不满,愤愤不平,又不便当面顶撞,只有黯然神伤。

  他们虽是兄弟,可并非一母同胞。卢玉光为三姨太所生,从小就受尽卢玉阳之气,常常欺负于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仗着年长,常对他发号施令,卢玉光早就记恨在心。

  虽然长大之后,卢玉阳也对其百般疼爱,如一母同胞,可卢玉光小时候的阴影时常在心里萦绕。只因势力不够,武功不济,卢家寨又是卢玉阳当家,一直忍辱负重,百般迎合。只怪上天不垂青于他,让他晚卢玉阳出生十来年,又无过人之处,怎不屈居其下。

  卢玉光越想心里越憋气,满脸涨红,胸中涌起无明之火,无法发泄。他也是为了卢家寨众生着想,岂只是为了私利。他知道卢玉阳一直谨小慎微,没有开拓精神,卢家寨不走出几步险招,怎能出人头地,成了气候。

  寨里许多兄弟,平时都跟卢玉光诉说,卢家寨近几年的光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虽然战乱,可要是做的事太小,又不够卢家寨维持生计,可万一把事做大,又怕以破坏勘乱之名治罪。

  因此踌躇不前,卢家寨毫无生气可言。

  眼看着就要渐渐衰落,自生自灭了。今又要依附洪门帮,寄人篱下,过着失去自我的生活,任人摆布,出力不讨好,累活脏活都是本寨来做,分享利益却可能是为最小。如今都是凭实力论赏,在盟约之中哪有话语权可讲。

  可这些,卢玉阳都未曾考虑。卢玉光真想不通,自己本想跟其详说厉害,不待说完,就被大骂一顿,心中自然不悦。

  见弟弟卢玉光心中不悦,卢玉阳也觉得生气,有不对之处,才批评一下。其不仅不虚心接受,反倒不太高兴,要是一般人员,重重罚来也无怨言。

  但他还要顾全大局,不由语重心长地对卢玉光说:

  “弟弟也不要赌气,我知道你也是为卢家寨好,此事听我的没错。我年长你许多,经历事情较多,对世事看得比较清楚,我们卢家寨以后还得在海安城立足,不能与日本人沆瀣一气,那样也不一定能得到日本人的赏析。”

  卢玉阳又给卢玉光讲了一些道理,就本寨实力,人家洪门帮不嫌弃就不错了,怎么还可能让日本看上。如果此次机会不把握住,以后就可能没有机会了。投靠日本人,到时不成,不是偷鸡不成,反而佘把米,岂不悲哉。

  卢玉阳说了许多,卢玉光也不与其争执,他知道争执无益,卢玉阳不会听他的,别到时再受训斥事小,万一惹其恼羞成怒动了杀意,自己岂是不值。

  “大哥你说了算,卢家寨是你当家,你说咋样就咋样,恕我刚才多言,你不予计较便行。”卢玉光又妥协地对卢玉阳说。其实心里另有打算,暗自计划。好在还有几个生死兄弟,言听计从,也想办事。

  说完,便起身告辞,一直向卢玉阳赔不是,希望大哥原谅小弟胡言乱语。其实卢玉阳早就不予计较。

  卢玉光走后,卢玉阳又在思虑届时如何回答洪门帮来使之话,估计着盟约条款可能出现的事宜。分析着卢家寨哪些方面可能是长处,可以讨价还价的;哪些方面可能是卢家寨的短处,尽量辩解的,争取给卢家寨兄弟,以及上百号百姓更多的好处。

  想着美好的前程,卢玉阳不由兴奋起来,便令恃卫要厨房弄了几个小菜,喝上几盅。

  酒菜很快端来,他饶有兴致地喝了几盅,口里还哼着小曲,摇晃着头,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像是人生之中遇上了什么事大的喜事一般。

  他又令人去叫卢玉光来,跟自己同饮一盅,开心一下。

  可是去叫的人说,卢玉光正在忙碌,无瑕过来,请他自酌自饮,不必顾及于他。

  卢玉阳心里不由骂了一句:“小子还在生大哥的气,真是小肚鸡肠,不可教化。”也就不管那么多了,一阵痛饮,不由酩酊大醉,伏在桌上,睡将过去,便打起呼噜来。

  恃卫也不叫醒,只是拿了件皮衣披在卢玉阳的身上。议事厅里烧着一盆炭火,倒也是温暖如春,并无冻意。

  卢玉阳渐渐进入梦乡,往事浮现眼前。那是父亲立在身前,训斥于他,说他作为长子,应当树立威信,手下之人必须言听计从,不得有丝毫二心。发现有不服管理之人,尤其是有二心之徒,切不可手下留情,一定要斩除后患,清理门户,否则家业将毁于一旦。

  当年其父斩杀小叔,便是一例。小叔勾结外人,企图谋反窜位,起事反叛,后事情败露,许多人说情,说刀下留人,可是父亲硬是含泪铢之,除了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