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章婚事(中)(1 / 2)





  院里邻居一脸八卦, “雪琴”这事一直没听你透漏过, 你家二小子娶的谁家闺女, 谁给介绍的?

  方雪琴笑眯眯的, 眼神瞥向王媒婆王婶,回道:这还多亏了王婶老姐姐,她给介绍的姑娘,人长得水灵,在卫生所当护士呢,家里条件也不错,全家人都是城里人。

  院里邻居客套几句,“你可真是好福气。”

  王婶做媒时间不长, 不过大家都知道, 她平时闲暇之余会给人拉红线,院里目前还没有被王婶说媒促成的新人。

  家里边有子女没成婚的,看待王婶眼神都不一样了, 王婶跟大伙一个院里的人, 知根知底, 想来也不会骗大家, 总比外面那些媒婆好, 连骗带哄的。

  王婶一直留意着众人表情,乐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经方雪琴这么一说, 她的名声打出去, 还愁做不成媒吗;她盯上院里几家没成婚的好久了, 这个机会还是留给她的好,免得便宜了外头内些媒婆。

  方雪琴只见院里邻居面带羡慕神色,炫耀够了,“不跟你唠了,我家里事儿多着呢,得赶紧回去张罗。”

  院里众人望着方雪琴走路都轻飘飘的样子,有羡慕的,自然也有眼红的。

  就如蔡婶,心里很不得劲儿,王婶之前给他家小子介绍的都是些啥人,狮子大开口,光彩礼钱要两百块,还不说加上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个个都是大件,娶个媳妇那么贵,还不如买个鬼妻呢,想当初她结婚的时候才要了二十块彩礼钱。

  忍不住酸上几句,“不知道的还以为娶天仙回家呢,还给三转一响,就怕别人不知道她们家家底丰厚,迟早败光。”

  王婶沉下脸,之前看在一个院又是邻居的份上,她给蔡大姐家大小子说过媒,只是这家人似乎有些小气,死活抠住彩礼钱不肯出,相看了几个愣是没成功过,后来相看的女方家里把这事传了出去,自然没人愿意在去相看了,她也懒得把好姑娘介绍给她家大小子。

  实在看不上蔡大姐那副嘴脸,讽刺几句,“你有能耐你家小子娶媳妇儿的时候,也给整个三转一响,在这酸什么,小子都快上三十了,还不赶紧操办,在拖下去,就等着打光棍把。”

  蔡婶怒目圆睁,王媒婆把她儿子贬的一文不值,气冲冲的,连她小名都喊了出来,“老王婆,我劝你你可积点口德吧,我家小子要模样有模样,要工作有工作,一个月三十多块钱工资,不知多少人抢着想嫁过来享福,咋就能打光棍了,也就你给介绍一些不三不四的,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家姑娘。”

  王婶不是吃素的,顿时火冒三丈,两人在叶家大门口就互掐起来。

  要不是周围人看不过去上前拉着,也许两人会受重伤。

  ——————————————

  工厂里,工厂人们分工合作,叶姿在工作台上裁剪衣服,量了量尺寸,画上白色印记。

  女工人拍了叶姿一下,“叶姿,别忙了,外面有人找你。”

  叶姿放下手中尺子,心中疑惑,会是谁呢!

  叶姿远远的就瞧见了爹,爹双手背后,正在来回踱步。

  叶姿惊喜的问:“爹”你咋会来呢?

  叶建华望着叶姿,严肃的脸上闪过淡淡的愁绪,“闺女,爹有点事儿找你。”

  只是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来,这种事让他开口,很难为情的。

  叶姿看他欲言又止,好像很难说出口的样子,她都替他着急,“爹”到底啥事儿,你倒是直说嘛!

  叶建华心一横,“你二哥明天就要结婚了,爹过来是想借你自行车用用,去乡下接你爷奶下来。”

  叶姿一听,原来是用自行车,搞得她以为出啥事儿了呢,“爹”你也真是的,那么严肃,我还以为啥重要事呢,“行,您先在这等一会,我去把车子推过来。”

  叶姿走了两步忽然回过头,“爹,一辆自行车载不下两个人,您确定要骑车回去接我爷爷奶奶?

  叶建华怔愣片刻,闺女平时脑袋瓜子多灵光,今天咋滴连这点小事都想不透彻,不得不跟她解释,“分开两次就行了。”

  叶姿脸腾地一下红了,分开两次骑车接送多费劲儿,这个时候已经有售票车去载人,跑长途汽车,花钱坐车不就行了。

  叶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直接跟叶建华说:“爹,到时候让爷爷奶奶直接坐车不就行了,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麻烦呢!

  叶建华看了她一眼,“你想的太简单了,客车不是直达的,村里的路十分难走,都是泥土,还窄,只能把人送到镇上就算不错了。”

  叶姿没想到会这么麻烦,生在在种年代,交通不便就是个大问题。

  叶姿将自行车交给叶建华,“爹乡下路不好走,你路上注意安全。”

  叶建华摆摆手,“知道了,你赶紧回去忙你的吧。”

  叶建华骑着小闺女自行车,特意买了几斤白花花五花肉,是娘最爱吃的,拿铁丝在肉上穿了几个洞,吊在车前靶上。

  脑子里想的全是爹平时含着卷烟的样子,摸了摸前兜,掏出两张烟票,把车子支在墙边,进了商店买了两包烟,一包大前门,跟一包黄金叶,一改往常严肃的脸,面上带着笑往乡下赶。

  大约半个钟头才到了乡下,路上遇到村民,叶建华一一笑呵呵的打招呼。

  叶建华直接往大嫂家,爹妈已经归了大哥大嫂管,他们几个兄弟负责出钱,当然有钱的出钱,有粮食的出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