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节(1 / 2)





  老百姓们对大粒盐情有独钟,细白盐虽然也喜欢,却觉得它更像是贵族用的。

  老百姓们的想法没错,细白盐更受贵族们的喜爱。

  还有许多老百姓盐一买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捏了一点点放进嘴里,全是咸味,没有一点点涩意,“好盐啊好盐。”

  关键是价格不贵,比之前的盐还要便宜了五分之一,他们都吃得起。

  一位老人家捧着盐罐子,老泪纵横,都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过来的,什么苦都吃过,他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他们家整整一个月主只吃了有三顿有盐有味的食物。

  又有一个买好盐的老爷子,牵着自家孙子慢悠悠地家去。一路上,还能听到爷孙俩的悠闲的对话。

  “爷爷,以后我们都吃这种盐吗?”

  “是的,朝廷说了,有人贡献了最新的制盐法给皇上,有了这最新的制盐法,我们以后就不用吃卤盐,改吃这种大粒盐了。”

  “这人是谁呀?怎么这么好。”

  “是的,这人是个大好人。”

  官盐经营处,斜对面是一家酒楼,二楼厢房里,几位匈奴大汉站在窗口旁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幕。

  “王爷,这大周的老百姓也太幸福了吧?”大周皇帝竟然让底下的老百姓们吃这么好的盐,他们匈奴王庭的贵族吃的盐连大粒盐都比不上呢。

  匈奴侍卫的声音里难掩羡慕嫉妒。

  站在最前头的匈奴王爷没有说话。

  盐,也是他们此次出使的任务之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马鞍和马蹄铁,但后者只能暗访,若是能带回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就好了。

  大周和南昭这一战,在丛林作战时,马鞍和马蹄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周谨慎,每每打扫战场,都会将马鞍和马蹄铁回收,有些难带回去的,他们宁愿砍掉受伤的马儿的马腿也要将马蹄铁带回。

  他们匈奴得知大周有这两样利器,还真的多亏了南昭。

  南昭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拿到了两副马鞍和马蹄铁。

  为了交好他们匈奴,南昭送了一副给他们。

  这次打仗,大周的强硬让大食国和匈奴都为之侧目,韩丹也是两股战战,生怕哪天大周一个不高兴,挥兵东进打他们。

  而他们匈奴,也有自己的担心和一些别的想法。

  只是他没想到,刚到京城的他们,竟然遇上了大周向老百姓售卖新盐。想必这大粒盐就是大周和娜琪国做交易时用的盐了,只是没想到他们大周竟然还有更好的细白盐。

  大周真是深藏不露啊。

  目前只希望那个人真的能够帮助匈奴王庭。

  第六十三章 订亲后一天。

  这一晚, 皇觉寺偏殿走水,半夜的时候,火光冲天。

  女尼们被惊醒, 一边呼喊着一边开始救火。

  幸亏发现得及时, 大火没有蔓延到主殿,幸亏今晚无风, 救火难度没有增大。

  经过了两个时辰的忙和,她们终于在天亮前扑灭了所有火苗。

  住持清点人数时, 发现整个皇觉寺仅失踪两人, 其中在此地修行的庶人向淑澜也不见了。

  住持连忙派人去找, 后来在做清理时, 又有女尼在烧毁的偏殿里发现了一具焦黑的尸体。

  经过多方确认,那具烧得焦黑的尸体就是向淑澜。

  因为昨晚, 庶人向淑澜就是在偏殿做功课,并未回去。该是累极迷糊了,发现着火的时候, 人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有女尼说,她们救火时, 似乎隐隐听见她的呼救声。

  如此一来, 也算侧面印证了她被烧死的事实。

  时间回到昨晚走水之时, 向淑澜披着玄色披风, 站在一处高地, 远远地看着火光冲天的皇觉寺。

  那里惊叫声不断, 女尼们哭着喊着救火。

  向淑澜眼底一片冰冷, “大周——”

  她身旁,站着几十名身穿夜行服的匈奴精兵。

  “走吧。”最后看了一眼皇觉寺,向淑澜率先钻进马车。

  随后她感觉到马车缓缓启动, 相信不久他们就会完全消失在夜色中。此后,世上再向淑澜,只有耶律兰!而她也将开启新的人生。

  可惜,她这是痴心妄想,马车刚驶出不远,就出了状况。

  匈奴精兵用怪异的音调提醒,“有埋伏!”

  因为埋伏,马匹受惊,嘶鸣了一声,在黑暗里声音特别清晰,向淑澜没由来地打了一个寒颤。

  紧接着,受惊的马匹慌不择路,撒丫子地往前跑。向淑澜在马车里被带着跑,而且很颠簸,即使她紧紧抓着车壁的车辕,还是不能阻止她东倒西歪被甩来甩去。

  外面还不时传来兵器相接时发出的声音,她能感觉到敌我双方沿着马车在缠斗,并且不时有刀尖捅入马车中,

  对方想杀她!向淑澜很清楚这一点。